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,ylzzcom永利(总站)线路检测机电工程学院“传承红色火种”宣讲团于6月30日至7月4日深入蚌埠、滁州等地,开展“青春赋能乡村振兴”主题实践活动。活动通过“文化润心+科技赋能+红色传承”三维模式,助力乡村振兴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本次实践活动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蒋东升等5名教师及团队11名同学担任宣讲人。
在红色精神宣讲方面,刘晓影老师在白湖村通过通俗易懂的党史故事,带领村民领悟“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真谛”;蒋东升老师在梨园村以“厚植文化情怀,共筑文化自信”为题,结合当地非遗文化,引导村民守护乡土记忆;学生孙绍桓用方言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,让150余名村民“政策听得懂,发展有盼头”。
在探寻红色文化之旅中,团队探访了龙亢镇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、津浦铁路遗址公园,重温军民鱼水情;在小岗村沈浩纪念馆,感悟“敢为人先”的精神。活动累计开展主题宣讲10场、科技课3堂、艺术活动4次,直接服务群众800余人次。
在怀远县徐圩村,宣讲团开展了“留守儿童艺术素养提升计划”,通过“绘出美丽中国”“舌尖上的中国”主题绘画和推普正音活动,引导100余名儿童用画笔展现家乡之美。科技科普环节亮点纷呈。宣讲团在白云村开设垃圾分类情景课;在永红村,VR 体验课堂人气火爆。同学们通过自制飞行器模型,让村民直观理解伯努利原理。村民张大爷感慨:“科学离生活这么近!”
此次实践构建了“理论+实践”育人模式,师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亲的“金钥匙”。村民王阿姨通过智能手机教学首次实现视频通话,徐圩村杨同学用高铁穿麦田的画作表达对家乡发展的期待。教师武彦波表示:“田间地头是最生动的思政课堂”。
据悉,该团队将持续深化“点线面”战略,通过“一址一特色”深耕红色文化,构建校地联动机制,拓展区域服务网络,打造“红色传承 + 乡村振兴”长效品牌,让青春在服务基层中绽放光彩。(文/图:蔡琦 审核:乔志杰)